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商兑录二树上长的还是树关于卡夫卡的中国长城(5)

来源:城建档案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4-13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鲁太光:我的观点是,卡夫卡是用自己的砖石建造自己的长城的,但在我们对卡夫卡的理解和接受上,却有一种不好的倾向,就是想用卡夫卡的砖石建造卡

鲁太光:我的观点是,卡夫卡是用自己的砖石建造自己的长城的,但在我们对卡夫卡的理解和接受上,却有一种不好的倾向,就是想用卡夫卡的砖石建造卡夫卡的长城,或者,用卡夫卡的砖石建造自己的长城。我个人觉得,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是不大可能成功的。更为重要的是,把卡夫卡想象化、技术化、形式化之后,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也抽空了卡夫卡及其艺术,以至于连他艺术上的严谨、苛刻也给淡化了。——看看《饥饿艺术家》,就可以知道他对自己的艺术是多么的苛刻,就像他对自己的生活/现实多么苛刻一样,而一些言必称卡夫卡的作家,对自己,对自己的写作,又是多么的率性和随意啊,他们以为只要这样就可以变成卡夫卡了,就可以变成卡夫卡第二、第三、第N了。这种情况发展下去,就是胡编乱造,以至于我们的想象力都衰退了。你读过当代作家的作品,有些里边的内容是多么的无聊啊,又是多么的不荒诞啊(就是和现实的荒诞比也差很远)。可他们却说自己是荒诞的。而且,一旦想象力跟不上的时候,他们就开始“装神弄鬼”,在小说中抬出一个鬼魂、傻子来,让这个鬼魂、傻子胡说八道。好像不这样就没有想象力,就不文学了似的。我之所以一定要找出卡夫卡文学的现实根源来,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。

杨 遥:我想卡夫卡是感受到现实的真正荒诞,并认真把它描述下来,方法有些变异,但给人的感觉非常真实。就像马尔克斯写自己的故乡,读者觉得非常荒诞的地方,他却说是真实的。我相信卡夫卡也一样,大家认为荒诞的地方,在他看来,可能恰恰是真实的。你说的“卡夫卡是用自己的砖石建造自己的长城”,我非常认同,长城就是他的一块砖石。对于国内一些当代作品,我觉得作家不敢或者说不能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,而去装神弄鬼,学些形式上的皮毛,给人南辕北辙的感觉。或者说,他们用“虚”来表达“虚”,结果却更虚。真正学卡夫卡成功的,我认为是菲利普·罗斯,他写一个人变成了乳房,开辟了新的道路。

鲁太光:在这个方面,我们不少写评论的也起了很不好的作用,什么意见也不敢跟作家真心交流,不仅如此,反而对一些不好的作品大唱赞歌,久而久之,不仅把创作与评论良好互动的关系给破坏了,甚至连文学好坏的标准也给混淆了,真是贻害无穷啊。对那些不好的作品,你不想得罪人,不想批评,你闭嘴不行吗?难道闭嘴真就那么难?

杨 遥:写评论的里面有些很有良知和眼光,但我对某些评论家也有看法,一是不读文本,胡乱发言;二是闭着眼睛说瞎话,对于一些明显不好的作品居然有勇气去表扬;三是没有看那么多作品,却显出一副指点天下的状态,好像一切胸有成竹。不知道哪儿来的自信?

鲁太光:不说这个了。关于《中国长城建造时》,我们只谈了一半,即“长城”,而小说的另一个核心意象和情节,即走不出的帝国宫殿,我们还没有谈。而这个意象和情节,可能更接近卡夫卡的核心。这个走不出去的帝国的宫殿和那个庞大而无用的长城,是一组很好的对照物,卡夫卡将它们并置在小说中,创造了一种非常空旷的想象的空间。

杨 遥:假如联系卡夫卡的生活,可能比较好理解。他一辈子梦想的大概就是不用工作,不受干扰地写作,却怎样也不能如愿。对于卡夫卡是这样,对于我们许多人也是这样,你不想做的事情可能一辈子缠绕着你,人们许多时候都有这种无力感,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你根本摆脱不掉。卡夫卡有能力把它转化到别的方面,如《中国长城建造时》中使者走不出的帝国宫殿,《城堡》中K走不进的城堡。再往大说,现实中许多制度没有实际意义,却画地为牢,使人绝望。

鲁太光:我想,这只是卡夫卡的一个方面,他的写作的确深受工作之苦之害,读他的日记,我们就会发现他对工作的诸多不满乃至诅咒,发现他几乎从工作一开始就渴望摆脱工作,但他好像到死也没有摆脱。但我想,卡夫卡小说中走不出去的宫殿或者进不去的城堡意象,恐怕还有更多的内涵。比如,我们想想他对爱情的态度,他对父亲,包括其他亲人——家庭的态度,由此延伸开去,我们发现,卡夫卡其实处于一种似是而非的游离状态,不管从文化、宗教上还是从民族身份等方面看,都是如此。这也决定了他小说中普遍的游离状态,普遍的无力感,普遍的进不去、出不来。

杨 遥:读卡夫卡的传记和日记,感觉他好像不是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人,总是处于一种你所说的游离状态。父亲带给他的伤害大于爱;他对人保持怀疑和不信任,包括爱人;作为犹太人的身份尴尬……这一切都是摧毁他的力量,但反过来又形成了他小说的力量。但我觉得除了卡夫卡,很多人也有这种游离感。比如我,来到单位,或者参加一些聚会,总有走错了地方的感觉。我总感觉,假如父亲给卡夫卡爱,他不是犹太人,他所爱的女人愿意与他结婚(事实上也有愿意服从他条件嫁给他的女人),他还是能成为伟大的作家,但作品或许不是现在看到的这样。


文章来源:《城建档案》 网址: http://www.cjdazz.cn/qikandaodu/2021/0413/764.html



上一篇:加强城建行业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
下一篇: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

城建档案投稿 | 城建档案编辑部| 城建档案版面费 | 城建档案论文发表 | 城建档案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城建档案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